2025-06-11
預防勝於治療!5個習慣讓你遠離嘴破
嘴破,學名「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口腔問題, 以口腔內出現疼痛的潰瘍為特徵。 雖然通常會在 1-2 週內自行痊癒,但反覆發作卻讓人困擾不已。其實,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預防嘴破發生。本文將從醫學角度、臨床實驗、醫生推薦等層面,深入探討嘴破的成因與預防,並提供 5 個簡單卻有效的習慣,幫助您遠離嘴破困擾。嘴破知多少?成因複雜多樣,不只是火氣大許多人認為嘴破是「火氣大」引起,但事實上,嘴破的成因非常複雜,不單單只是火氣大。一般認為,它與以下因素有關:• 免疫系統失調:免疫系統是身體的防禦機制,當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時,可能會攻擊口腔黏膜,導致潰瘍。這就像是身體的「防禦系統」誤判,將口腔黏膜視為外來物而發動攻擊。• 感染: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都可能引發嘴破,例如單純疱疹病毒感染就常引起口腔潰瘍。感染性的嘴破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喉嚨痛等。• 壓力: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嘴破的風險。壓力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口腔黏膜的健康。• 營養失調:缺乏維生素、葉酸、鐵、鋅等營養素,會影響健康,使其更容易受到損害。這些營養素缺乏時容易導致黏膜脆弱,增加潰瘍發生的機會。[1]• 口腔衛生不良:口腔清潔不徹底,容易滋生細菌,增加嘴破的機會。牙菌斑中的細菌會產生毒素,刺激口腔黏膜,導致發炎和潰瘍。• 遺傳:部分研究顯示,嘴破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2] 有些人天生口腔黏膜較為敏感,容易受到刺激而產生潰瘍。• 其他因素:食物過敏、荷爾蒙變化(如女性生理期前後)、藥物副作用、放射線治療等,也可能導致嘴破。嘴破的種類:復發性口腔潰瘍最常見嘴破的種類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復發性口腔潰瘍」。這種潰瘍通常會反覆發作,但每次發作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可能不同。其他類型的嘴破還包括:• 單純疱疹性口腔潰瘍: 由單純疱疹病毒引起,通常會出現 成簇的小而疼痛的水泡
• 鵝口瘡: 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口腔內會出現白色斑塊。
• 創傷性潰瘍: 因外傷、咬傷等原因引起,通常會出現在受傷的部位。預防勝於治療!5 個習慣遠離嘴破嘴破雖然惱人,但只要做好預防,就能大大降低發作的機會。以下提供 5 個簡單卻有效的習慣,幫助您遠離嘴破困擾:1. 保持口腔清潔: 這是預防嘴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驟。• 正確刷牙: 每天早晚刷牙,使用軟毛牙刷,以正確的姿勢(貝氏刷牙法)徹底清潔牙齒及牙齦。
• 使用牙線: 飯後使用牙線,清除牙縫間的食物殘渣,減少細菌滋生。
• 漱口水: 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有助於殺死口腔中的細菌,保持口腔清潔。
• 定期檢查: 定期到牙醫診所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口腔問題。2. 均衡飲食: 飲食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 多蔬果: 多攝取含維生素、鐵、鋅等營養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水果、瘦肉、豆類、全穀類等。
• 少刺激: 減少食用辛辣、酸性、過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 補充益生菌: 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3. 規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是維持免疫力、預防疾病的關鍵。• 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規律運動: 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4. 紓解壓力: 壓力是導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鬆心情: 透過運動、冥想、瑜伽、聽音樂等方式,紓解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 尋求協助: 如果壓力過大,影響到生活,可以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5. 避免刺激: 有些人對某些物質較為敏感,容易引起嘴破。• 注意過敏原: 如果發現自己對某些食物或物質過敏,應避免接觸。
• 戒菸限酒: 菸酒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應盡量避免。
醫學研究證實:良好習慣有效預防嘴破許多醫學研究證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嘴破發生。例如,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刷牙兩次、使用牙線的人,嘴破發生率明顯低於口腔清潔習慣不良的人。[3] 另一項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 B2 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健康。[4] 此外,研究也發現,壓力過大、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等因素,都會增加嘴破的風險。[5]只要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均衡飲食、規律作息、紓解壓力,就能有效降低嘴破發生的機會。醫生們也提醒,如果嘴破反覆發作,或超過兩週未癒合,應及時就醫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結論嘴破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卻會影響生活品質。預防勝於治療,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遠離嘴破困擾。希望本文提供的 5 個習慣,能幫助您擁有健康的口腔,擺脫嘴破煩惱。慷碩生醫舒冷P113+口腔保健專家貼心提醒秉持正確刷牙習慣搭配使用添加舒冷P113+獨家專利活性肽口腔保健產品,像是慷碩生醫舒冷P113+系列,也能幫助抑制口腔細菌滋生,有利維持口腔健康!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有關管理嘴破和維持口腔健康的個人化指導,口腔問題應諮詢專業牙醫師。研究來源與文獻資料 [1] Neville BW, et al. (2016).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athology (4th ed.). Elsevier. [2] Ship JA. (2009).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Oral Diseases, 15(2), 101–111. [3] Axell T, et al. (1993).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2(5), 262–266. [4] Kondo H, et al. (2012). Effect of vitamin B12 on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 27(10), 1271–1276. [5] Gholamzadeh N, et al. (2016). 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Dental Clinics, Dental Prospects, 10(2), 92–9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4291亞東醫院 https://depart.femh.org.tw/rheumatology/behcet_1.html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風濕性病學會 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info.asp?/53.html新竹台大分院 https://www.hch.gov.tw/?aid=626&pid=62&page_name=detail&iid=735https://www.hch.gov.tw/?aid=626&pid=45&page_name=detail&iid=329臺大醫院 全身性紅斑狼瘡 牙齦流血世界衛生組織(WHO)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ral-health美國牙科科學雜誌-抗菌肽P113口腔保健品對減少口腔細菌數量和牙菌斑形成的有效性的隨機臨床評估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991790224002319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PMC)-抗菌肽P113口腔保健品對減少口腔細菌數量和牙菌斑形成的有效性的隨機臨床評估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347072/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PMC)-新型抗菌勝肽對浮游和多微生物生物膜狀態下牙周病原體的功效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210284/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PMC)-含組織胺素漱口水對實驗性牙齦炎患者的臨床和微生物評估:一項 2 期多中心研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1895545/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PMC)-抗菌肽Nal-P-113抑制牙周致病菌及改善牙周狀況的效果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73639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PMC)-組蛋白 5 與牙齦卟啉單胞菌血凝素 B (HagB) 結合併改變 HagB 誘導的趨化因子反應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473528/口腔潰瘍 https://www.nhs.uk/conditions/mouth-ulcers/口服維生素 B12 補充劑治療惡性貧血: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 https://ajcn.nutrition.org/article/S0002-9165(24)00484-2/fulltext澳洲公衛資訊機構-口腔潰瘍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mouth-sores-and-ulcers昆士蘭政府-口腔潰瘍 https://www.qld.gov.au/health/condition/mouth-and-dental-health/oral-health-conditions/mouth-sores昆士蘭政府-牙齦病
https://www.qld.gov.au/health/condition/mouth-and-dental-health/oral-health-conditions/gum-disease國際口腔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https://www.nature.com/ijos/美國牙醫學會(ADA) https://www.ada.org/美國牙周病學會(AAP) https://www.perio.org/美國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https://aa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9433670